李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劳务输出管理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劳务输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宣传力度”方面
为强化宣传引导,促进外出务工返乡劳动力及时返岗就业。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州在“一场三站”(飞机场、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以及高速闸道出口、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等重点场所设立返乡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点554个,开展岗位推荐、劳动维权等宣传咨询30万余人次。采取“州级示范、县市推进”方式,通过“点对点”落实政策、“人对人”落实服务,采取专列快送、包车直送、自驾帮送、政策惠送“四送”方式加大外输务工力度,有组织免费输出就业1.17万人,我州有组织输出等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得到央视、《中国日报》《工人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自媒体以及外出务工群众通过转发朋友圈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2024年来,我州累计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省外务工62.61万人,稳定了外出务工规模。持续推进“人社+村居”便民服务站建设和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在易地搬迁安置区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窗口)76个,服务范围覆盖80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管理单元;所有行政村均配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建立人社便民服务站700余个;建立零工市场22个,2024年初以来累计服务9.31万人次,收集发布用工岗位7万余个,促进就业2.25万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关于“开展技能培训”方面
近年来,我州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技能人才成长需要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人力资源开发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促进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素质,2021年以来,我州举办“南粤家政”师资培训班3期,“粤菜师傅”师资班2期,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骨干师资班1期,共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教师315人。2023年12月,州人民政府印发出台《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如何进一步规范职业培训学校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安排部署。二是启动今冬明春职业技能专项行动。2022年启动今冬明春专项技能行动以来,针对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开展技能培训15699人次,针对有培训就业意愿暂无就业条件的劳动力开展专项综合能力培训639人次,针对暂无培训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开展以讲党课、政策法规、卫生健康、消防安全等内容为主的劳动力素质提升教育培训13380人次。三是深化“订单”“定岗”就业培训。强化“以产定培、以企定培、以岗定培”导向。特别是2022年以来,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帮扶车间、用工企业等开展短平快技能培训26996人次,围绕“四化”建设和服务业创新工程、用工企业等就业需求开展中长期项目制培训10484人次。四是大力推广“证书直补”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通过自学或个人缴费培训以及企业自主培养职工取得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如:2022年以来,按政策给予劳动者或企业补贴3363人次。
三、关于“畅通信息渠道”方面
持续推进“春风行动”等“10+N”系列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月初发布招聘活动计划,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直播带岗等多形式的招聘活动,为各类用工主体和求职者搭建招聘供需平台。今年来全州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97场,提供省内外岗位9.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25万人。州级人力资源市场通过升级改造,结合各阶段专项活动主题,固定每月10日、25日举办线下招聘会,每周三14:00至16:00定时开展直播带岗活动,为企业和求职人员搭建固定信息交流平台。与广州南方人才资讯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发建设“苗侗就业通”微信求职招聘小程序,包含企业招聘、劳动力求职、零工市场、返乡登记服务、高校毕业生服务、直播带岗、云宣讲会、智能人岗匹配、政策匹配等子系统,为企业、求职人员搭建线上招聘平台,打造线上招聘和零工市场,实现我州线上招聘平台零的突破。“苗侗就业通”微信小程序于2024年1月全面上线,目前已完成注册企业1022家、求职人员15087人,发布岗位数2.5万个,投递简历3809人次,召开线上招聘会28场次,服务求职者4万余人次。建立完善“识别培养、跟踪服务、引导激励”的劳务经纪人培育机制,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的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建立起“劳务经纪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零工市场+村级组织”的服务体系,疏通外出就业渠道。目前,全州累计培育选树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710人,带动外出就业6.92万人。
四、关于“加强跟踪服务”方面
先后与浙江省杭州市,广东省佛山市、潮州市、河源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江西省瑞金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等地开展劳务协作对接并签订《劳务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双方信息沟通、劳务协作、就业招聘、技能培训等合作机制。2024年以来,全州人社部门与各地多形式开展互访交流活动39次,与对口协作城市(友好城市、协作区)召开劳务协作联席会议17次,其中与佛山市人社局互访5次,召开联席会议1次。根据《全省劳务协作站体系化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先后在杭州、佛山、北海等地组建劳务协作工作站42个,其中负责1个省总站(杭州),4个州级站(杭州、佛山、福州、北海),建立37个县级站,服务范围覆盖黔籍劳动力102.13万人(黔东南籍16.34万人)。充分发挥劳务协作站的驻外优势,积极为驻地黔籍务工劳动力开展岗位推荐、转岗服务、劳务维权等跟踪服务,对接考察驻地用工企业,结合我州实际收集、整理、筛选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并及时向州内推送。2024年来,我州驻外劳务协作站累计为驻地黔籍务工群众开展后续跟踪服务1.5万人次,对接考察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行业协会等952户次,收集筛选并向州内推送用工岗位需求6.9万个,开展劳务维权57人,涉及金额227.94万元。
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对我州劳务输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再次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