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三大工程”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施秉县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和省政府支持黔东南州打造“桥头堡”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在“引才、育才、留才”三大工程上下功夫,着力建设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施秉“速度”。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大力拓宽渠道“引才”。围绕打造教育高地、区域性医疗高地目标,坚持“栽好梧桐树、递好橄榄枝、营造好环境”的引才思路,紧盯办一流教学、做一流医疗的重点目标,创新引才渠道和形式,把各路英才集聚到施秉高质量发展的热潮中来,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面向全国引进近五年内退休的高中学校优秀退休教师。近年来,县一中引进优秀省级名师退休教师7人、急需紧缺教师11人,县医院引进急需紧缺医生4人,完成44名备案制人员招聘,县教科局完成99名辅助教师补聘工作。
二是培育红色基因,借助高端平台“育才”。用活名校教育平台,施秉县组织县属国有企业负责同志、专业技术人员、产业人才、民营企业管理负责人、党员干部分别到浙江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参加培训班,在浙江大学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题培训班3期152人;在广东中山大学开展东西协作-施秉县新时代乡村振兴及“四化”产业专题研讨培训班2期105人;充分发挥新时代学习大讲堂、贵州网院等网络载体作用,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参加大讲堂业务知识、时代前沿等线上培训42期7822人次。坚持用好挂职锻炼平台,2023年继续选派222名干部参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选派1名党政干部、3名教育专业人才赴对口帮扶城市挂职或跟岗学习。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落实优惠政策“留才”。坚持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联系服务,县四大班子成员对全县部分高层次人才进行一对一的联系服务,各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党组(党委)成员联系服务本区域本系统内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县乡两级党委(组)成员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全覆盖。2022年以来,33名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283人次,发放慰问物资283人份;2023年春节慰问,慰问人才44人,累计发放慰问金2.2万元。出台《施秉县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三十三条措施》,对引进人才户籍迁入、配偶就业、购房补贴、子女入学、职称评聘等实施全面保障,2022年以来发放“三名人才”补贴65人13万元,按月落实4名正高职称每人1200元人才补贴,兑现教育系统急需紧缺人才安家补助2人30万元、人才购房补贴3人75万元。